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自制超微创器械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
    易明超, 苏怀东, 陈淋, 郎成, 张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32-1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05
    摘要 (145) HTML (0) PDF (321 KB) (1)

    笔者团队自2008年开展腹腔镜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术,累计完成近2 000余台,为攻克单孔腹腔镜手术中面临的困难,团队自行研制超微创器械,可在体内或体外完成组装,解决了目前3 mm、2 mm等微创器械钳头太小不能满足临床的痛点。我们在腹腔外完成钳头组装,可达到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该设计已取得国家专利,它大大减小单孔腹腔镜手术的难度,且术后皮肤表面仅留下直径1.9 mm的伤口,经观察2月后可以完全无疤痕愈合。本视频展示由笔者团队自主研发的超微创器械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操作过程。

  • 2.
    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选择的研究进展
    陈浩, 王萌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1): 108-1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1.029.
    摘要 (124) HTML (4) PDF (3829 KB) (10)

    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腺癌,具有进展期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率高、生存预后差的特性。本文就胃印戒细胞癌的定义分类、遗传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早期和进展期的治疗、化疗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试图总结出胃印戒细胞癌的诊疗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3.
    腹腔镜左半肝联合左尾状叶切除术
    刘连新, 张树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368-3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4.005
    摘要 (113) HTML (0) PDF (833 KB) (1)

    1. 肝门部预置肝门阻断带,必要时行肝门阻断控制出血;2. 通过Laennec膜充分暴露并阻断左肝蒂,行吲哚菁绿反染确定左半肝边界;3. 离断肝实质,寻找肝中静脉;4. 离断左尾状叶及肝短静脉;5. 术中避免损伤肝中静脉和下腔静脉;6. 术中使用超声刀、百克钳、Ligasure 等能量器械断肝、止血。

  • 4.
    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燕速, 霍博文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1): 13-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1.004.
    摘要 (93) HTML (0) PDF (3803 KB) (5)

    本文重点介绍经右侧膈肌脚入路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步骤及流程。首先,将腹端食管向尾侧及腹侧牵引,沿着右侧膈肌脚向头侧切开食管胃结合部系膜的膈肌附着点,进入到膈食管筋膜含气疏松间隙当中,逐步暴露右侧下纵隔内的心下囊,切开心下囊并沿着右侧纵隔胸膜清扫No.110组及No.112Rpul组淋巴结,背侧显露奇静脉,头侧显露肺下静脉。沿着腹主动脉前筋膜向头侧继续清扫No.110组及No.112ao组淋巴结,由背侧向腹侧切开膈肌显露心包前下方的No.111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并予以切除。将食管向右侧及尾侧牵引,沿着左侧纵隔胸膜向头侧清扫No.112Lpul组淋巴结,直至显露头侧的肺下静脉。最后,沿着食管外膜裸化食管并整块剔除下纵隔淋巴及脂肪组织。

  • 5.
    吲哚菁绿示踪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郑朝辉, 唐逸辉, 许斌斌, 钟情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31-13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04
    摘要 (91) HTML (0) PDF (330 KB) (2)

    自腹腔镜下探查原发灶及腹盆腔是否有转移灶;横结肠上缘近中央处入路分离胃结肠韧带,向左分离至结肠脾曲,向右分离至结肠肝曲。随后在吲哚菁绿引导下行腹腔镜F淋巴结清扫:依次裸化并离断胃网膜右静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完成幽门下区域淋巴结清扫。从胰腺上缘左侧,打开胃胰襞进入胰后间隙,分离显露脾动脉起始段,清扫No.11p组淋巴结;向左裸化并离断胃左动脉,清扫No.7和No.9淋巴结;整块清除肝总动脉前上方的脂肪淋巴组织,完成No. 8a淋巴结清扫;继续向左清扫No.5和No.12a淋巴结,完成胰腺上缘区域淋巴结清扫。“黄氏三步法”分别清扫脾下极、脾动脉干及脾上极区域淋巴结。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检查是否有淋巴结残余。最后在腹腔镜下行食管空肠Rou-en-Y吻合。

  • 6.
    甲状腺癌功能性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术
    田文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482-48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5.003
    摘要 (91) HTML (0) PDF (313 KB) (1)

    功能性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基础上可对肿瘤侧Ⅵ区淋巴结行预防性清扫,术前经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可行治疗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清扫时应注意清扫范围的规范化,包括Ⅱ、Ⅲ、Ⅳ、Ⅴb,Ⅱ(Ⅱb)、Ⅲ、Ⅳ区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可接受的最小范围。同时要重视血管、肌肉、神经等功能保护,预防淋巴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规范彻底的功能性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重要保证。

  • 7.
    乳腺结节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吴文娟, 王小莉, 刘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229-2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29
    摘要 (90) HTML (2) PDF (446 KB) (9)

    乳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乳腺外科疾病,依据疾病性质分成良性(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与恶性(乳腺癌)。乳腺结节可对女性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临床多运用外科手术治疗,既往多以开放切除治疗为主,随着患者对美容效果与疗效要求的提高,微创治疗逐渐得到患者的青睐。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乳腺结节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以期为临床微创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8.
    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式选择与策略
    黄昌明, 郑华龙, 郑红红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23-12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02
    摘要 (85) HTML (1) PDF (536 KB) (27)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不断成熟和蓬勃发展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已在胃癌(GC)的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胃上部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TG)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LTG术后的消化道重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笔者结合团队的临床经验,通过总结LTG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系统阐述LTG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技术的优劣,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9.
    不断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规范化
    王宇, 徐芳泉, 周旋, 姚晓峰, 李强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473-4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5.001
    摘要 (84) HTML (0) PDF (510 KB) (9)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肿瘤,近年来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分化型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癌中极其常见,因此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规范直接关系到甲状腺癌整体治疗水平。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公认的手术方式有甲状腺全切/近全切、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为了减少二次手术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东亚地区主张至少进行病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1b+为侧颈淋巴结清扫指征,但其清扫范围仍然存在争议。

  • 10.
    维生素D水平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张秋子, 胡利梅, 陈雅茹, 左丽, 任卫东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217-21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26
    摘要 (83) HTML (0) PDF (419 KB)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70例SAT患者(SAT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用SPSS 26.0软件。甲状腺功能检测值、血清检测值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SAT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T4(FT4)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25(OH)D、TSH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6例复发患者的25(OH)D水平为(12.8±1.6)ng/ml,低于非复发患者的(14.2±1.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70名SAT患者治疗后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10.0%),但与非甲减患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

    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后复发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复发患者,说明可针对性补充降低其复发率。

  • 11.
    不断提高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化
    刘连新, 孟凡征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355-35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4.001
    摘要 (83) HTML (3) PDF (997 KB) (6)

    精准与微创是当今肝胆外科手术实践的基石。以门脉流域为导向,针对肿瘤学效果的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时代的重要术式。随着30余年微创肝脏外科的探索与发展,技术难度更高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已逐渐成熟,但缺乏同质性与标准化。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化实施体现在目标人群的筛选、精准的术前评估与规划,精确肝段范围的显像及切除,力争做到个体化精准解剖性肝切除。规范化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注重安全性、疗效性与微创性,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

  • 12.
    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与尾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对比
    胡剑平, 王振乾, 张龙, 尹任其, 陈涵, 赵任, 吕强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96-1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21
    摘要 (80) HTML (1) PDF (455 KB) (8)
    目的

    探讨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与尾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05例结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尾侧组(行尾侧入路,n=52例),联合组(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n=53例)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较于尾侧组,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清扫淋巴结数量更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尾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与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相当,但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 13.
    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向辉, 贾晓斌, 全卫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528-5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5.016
    摘要 (79) HTML (0) PDF (444 KB) (7)
    目的

    探究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105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n=55)和对照组(予以采取环乳晕切口术,n=50)。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瘢痕量表(VSS)情况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显著低于对照组(14.0%)(P<0.05)。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不仅降低术后并发症,还加快瘢痕的愈合和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恢复。

  • 14.
    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国新, 陈新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1): 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1.001.
    摘要 (77) HTML (0) PDF (3992 KB) (16)

    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是胃外科领域中技术难度最高的手术,其中食管空肠吻合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技术挑战,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应用与普及。目前,临床常用的吻合方法主要包括管状吻合、直线切割吻合以及手工缝合。对于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地实现食管空肠吻合,是从事腹腔镜胃癌外科医师们亟需关注的临床议题。笔者回顾了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吻合的临床研究进展,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与经验,探讨了食管空肠吻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 15.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
    朱楠, 沈锋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367-36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4.004
    摘要 (73) HTML (0) PDF (834 KB) (1)

    肝蒂入路的优势:1)减少全肝阻断时间;2)利于控制术中出血;3)减轻剩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4)降低术中肿瘤经门静脉播散的风险。手术要点:1)通过合适的方法处理Glisson肝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鞘内解剖法;2)另一关键技术就是肝实质的分离,肝门板从Laennec膜分离到肝蒂,尽可能保留Laennec膜,同时将肝蒂与肝门板分离,必要时从Glisson分支上解剖肝实质。这种入路操作能分离更深的第三级分支肝蒂,如Ⅳa段肝蒂、Ⅵ-Ⅶ段肝蒂和Ⅷ段肝蒂等,借助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可以更好地识别深部的肝段间平面和切除边界,实现更精准的解剖切除。

  • 16.
    一种可拆卸组装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李凯, 张志远, 苏怀东, 向涵, 张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250-2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3.005
    摘要 (72) HTML (0) PDF (318 KB) (2)

    笔者团队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经常遇到暴露不充分,牵拉调整耗费时间等问题,近期自主研发了一种直径为1.9 mm可拆卸组装的超微创腹腔镜器械可用于单孔腹腔镜的辅助牵拉暴露,相比于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只增加了一个1.9 mm辅助牵拉孔,其术后美容效果与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相当,降低了操作难度,暴露效果更加明显。该视频主要展示了该1.9 mm超微创腹腔镜器械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器械。

  • 17.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比研究
    彭程程, 张雅琪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42-44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4.024
    摘要 (72) HTML (1) PDF (861 KB) (4)
    目的

    观察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96例接受治疗的PTM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两组,接受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的为腔镜组(n=45例),接受开放手术的为开放组(n=51例)。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腔镜组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d,腔镜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2周,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出院后2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PTMC对比开放手术,可以缩短切口长度,减轻疼痛及出血,减少并发症。

  • 18.
    不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对照研究
    刘涵, 邹逸帆, 乔彤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76-17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2.016
    摘要 (71) HTML (2) PDF (461 KB) (8)
    目的

    对比完全穿刺技术和传统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腔内修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腔内修复术治疗,n=51例)和实验组(完全穿刺技术治疗,n=51例)。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和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生存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结局。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患者穿刺点血肿、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传统腔内修复术,完全穿刺技术行腔内修复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这两种术式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近期疗效相当。

  • 19.
    努力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规范化水平
    杨尹默, 陈依然, 田孝东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237-24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4.03.001
    摘要 (71) HTML (0) PDF (603 KB) (5)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问世近三十年来,虽然一度饱受争议,但随着不断探索和技术进步,已能够获得不逊于开放手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性,逐步获得认可。在此基础上胰腺外科医生开始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规范化作出新的探索。探讨手术学习曲线,帮助手术医生平稳度过学习曲线,保障手术安全。逐步扩展手术适应证,严格把控技术“边界”。规范手术操作方案,围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势和劣势,改良切除和重建方案。不断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规范化,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20.
    改良双通道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翟刚, 邓修民, 岑川, 黄锋, 黄显壮, 王运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397-40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4.04.013
    摘要 (71) HTML (0) PDF (873 KB) (4)
    目的

    分析改良双通道吻合法(DTR)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96例近端胃癌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观察组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改良DTR。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分析数据。围手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 vs. 27.1%,P<0.05)。

    结论

    改良DTR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腹腔镜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对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