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经典病例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35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208例T1-2N1M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无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分析
    梁国刚, 高薇丽, 王群先, 林丽丽, 王豆豆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604-60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6.020
    摘要 (45) HTML (1) PDF (676 KB) (1)
    目的

    探究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经改良根治术治疗208例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资料,统计术后截止2019年11月患者随访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5年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研究中208例患者均获得确切随访,无失访病例。其中复发、转移28例(13.5%),无转移复发180例(86.5%),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6.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 ≥30%为行改良根治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7≥30%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者预后风险。

  • 2.
    1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
    陈会, 康鸿斌, 陈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620-62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6.024
    摘要 (45) HTML (0) PDF (747 KB) (0)
    目的

    分析1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再次手术的16例SHPT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甲状旁腺体积、实验室指标、生存质量(WHOQOL-BREF)以(±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15例,手术成功率为93.75%;相比术前,患者术后6个月的皮肤瘙痒、骨痛、骨折或骨骼畸形、肌无力伴萎缩及异位钙化发生率较低,甲状旁腺体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及磷(P)水平均较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均未见手脚抽搐、术区出血、呼吸困难及骨饥饿综合征等并发症,5例出现低钙血症,1例出现短暂性进食呛咳。

    结论

    针对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发的SHPT再次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及消失,降低血清iPTH水平,避免遗留甲状旁腺,改善生活质量。

  • 3.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二例报道
    徐嘉, 张子笠, 王玉龙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647-64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6.031
  • 4.
    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脂肪瘤致肠套叠手术治疗一例报道
    张小然, 尚培中, 吕瑞昌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648-64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6.032
  • 5.
    应用自膨胀金属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25例的疗效观察
    孙亮, 崔伟, 何玉琦, 袁强, 杜峻峰, 聂玉辉, 东星, 耿金璐, 陈纲, 李世拥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468-47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5.012
    摘要 (37) HTML (0) PDF (734 KB) (0)
    目的

    探讨肠镜下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置入序贯手术与急诊手术(ES)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55例,其中SEMS组25例,术前接受肠道支架置入,梗阻解除后1周左右行根治性切除;ES组30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性切除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ES组22例(73.3%)明显低于SEMS组25例(100%); ES组切除淋巴结为(9.6±5.5)个明显低于SEMS组(18.7±7.7)个;一期手术造口:ES组26例(86.7%),SEMS组11例(44.0%);造口还纳率ES组38.4%,SEMS组90.9%;永久性造瘘率ES组16例(53.3%),SEMS组1例(4.0%);手术切口感染:ES组4例(13.3%),SEMS组0例(0.0%),上述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镜下放置SEMS,然后序贯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备选治疗方案之一。

  • 6.
    分隔胆囊伴近侧隔腔结石腹腔镜切除1例报告
    韩蕊艳, 尚培中, 潘虹霞, 赵臣, 刘冰, 吕瑞昌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5): 538-54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5.029
  • 7.
    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5例临床分析
    刘颂, 王萌, 陆晓峰, 管文贤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378-38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4.017
    摘要 (32) HTML (0) PDF (1849 KB) (0)
    目的

    探讨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方法

    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收治的5例腹茧症行肠外排列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例特征、手术经过与临床转归。

    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8岁,3例具有既往腹部手术史;肠外排列术的平均时间为367.0 min、平均出血760 ml;3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平均切除长度21.3 cm;术后平均第14.8天开放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2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45.2个月期间无患者因肠梗阻再次住院,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

    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好,可作为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 8.
    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10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析
    谭福勇, 王鹏, 李尧, 佟根喜, 王磊, 夏医君, 王石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248-25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3.011
    摘要 (53) HTML (0) PDF (741 KB) (0)
    目的

    分析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结果

    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肝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肝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肝动脉血栓、肝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

    结论

    给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9.
    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脾曲结肠癌根治术33例临床分析
    杜峻峰, 李世拥, 陈纲, 李涛, 吕远, 孙亮, 袁强, 蔡慧云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256-2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3.013
    摘要 (25) HTML (0) PDF (771 KB) (0)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理论,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治疗脾区结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中心33例脾曲结肠癌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结肠镜下行活检病理确诊,同时给予纳米碳和(或)钛夹标记,腹部增强CT/立位腹平片确认病变位于脾曲,术前TNM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9例。根据膜解剖理论,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外侧入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保持层面优先及结肠系膜的完整性,于根部结扎、切断左结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左支和肠系膜下静脉,清扫223和253淋巴结。计量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参数、术后康复数据以(±s)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33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60.0±25.4) min,术中出血量为(70.6±46.4)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3±3.2)枚,标本肠管长度(23.0±2.8) cm,术后排气时间(4.5±1.2) d,术后进食时间(5.5±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8±1.1) d。术后TNM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21例、Ⅲ期8例。33例患者均未发生脾脏损伤,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脾下极缺血,术后2例患者出现炎症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术后腹腔出血、无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目前患者均健康存活,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

    对于脾曲结肠癌,在遵循膜解剖理论、层面优先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头侧-中间-外侧入路进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可以将操作化繁为简,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10.
    39例直肠间质瘤局部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施林, 汪艳敏, 熊思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297-2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3.023
    摘要 (28) HTML (0) PDF (635 KB) (0)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切除直肠间质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TEM)技术切除直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3±13.1)岁。39例患者均由统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及围术期管理,随访8~68个月。

    结果

    3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在TEM下均成功切除病灶,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 ml,平均手术时间(50.3±9.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平均大小(3.3±1.4) cm,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平均住院时间(7.9±2.3) d。随访期间复发1例(2.6%),转移3例(7.7%)。1例(2.6%)复发患者再次行TEM术后目前并且稳定;2例(5.1%)患者肝转移,1例(2.6%)发生骨转移,其中2例(5.1%)死亡。

    结论

    经TEM治疗直肠间质瘤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11.
    两种腹腔镜代谢手术方法治疗超级肥胖患者30例分析
    赵英杰, 曹李, 金露佳, 董光龙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2): 128-13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2.008
    摘要 (40) HTML (0) PDF (759 KB) (0)
    目的

    探讨两种代谢手术治疗超级肥胖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1月30例超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组(LSG,9例)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组(LRYGB,21例)。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术前术后各项指标、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EWL)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代谢合并症的改善情况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EWL上升明显,之后上升缓慢。LSG组少于LRYGB组(P<0.01),提示LRYGB组的短期减重疗效优于LSG组。LSG组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胃切缘出血,再次手术修补。LRYGB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脱发和骨质疏松,两组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代谢手术治疗超级肥胖及其合并症短期内安全有效。

  • 12.
    复杂血管毗邻的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2例报告
    魏玉华, 宋勰, 叶方之, 王珍荣, 吴奇, 刘方峰, 卢俊, 崔风云, 常宏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1): 62-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1.019
    摘要 (43) HTML (0) PDF (891 KB) (0)
    目的

    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方法

    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

    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

    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 13.
    成人肠套叠150例诊治分析
    周天宇, 何亮, 穆剑锋, 吴孟辉, 郭耀华, 王权, 曹雪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6): 571-5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6.010.
    摘要 (14) HTML (0) PDF (1792 KB) (0)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和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资料,139例行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均恢复良好。7例拒绝治疗。

    结果

    肠套叠类型包括小肠-小肠型36例;小肠-结肠型(回盲型)87例;结肠-结肠型27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51例(36.7%),良性肿瘤和息肉50例(36.0%),炎症粘连23例(16.5%),憩室6例(4.3%)。异位胰腺2例(1.4%),以及特发性肠套叠7例(5. 0%)等。150例患者入院后为明确诊断,同一患者可能行2项甚至3项检查:其中138例接受腹部CT检查,26例行肠镜检查,22例行腹部超声,3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早期患者)。CT,肠镜,超声和钡灌肠造影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7.8%,90.9%,92.3%和100%。

    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有明确病因,主要为良、恶性肿瘤。腹部CT是成人肠套叠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明确诊断有利于实施精准手术,术式选择需根据肠套叠部位和类型、原发病的性质决定。

  • 14.
    超级肥胖代谢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体会附35例临床结局
    吴安健, 吴安芹, 董光龙, 曹李, 金露佳, 魏一凡, 刘兢文, 田靖波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482-4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5.017
    摘要 (18) HTML (0) PDF (652 KB) (0)
    目的

    探讨超级肥胖代谢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1月接受代谢手术的超级肥胖患者35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2例(5.71%)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为胃切缘出血,再次手术修补,1例为Trocar疝,实施手术还纳。

    结论

    超级肥胖的代谢手术通过宏观及微观把控,其手术并发症能在可控范围。

  • 15.
    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陈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501-50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5.023
    摘要 (28) HTML (0) PDF (573 KB) (0)
    目的

    研究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肝功能指标采用(±s)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介入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80.3%,生存者阻塞性黄疸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TBIL、ALT、IBIL、GOT)比较,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肿瘤分期(OR=3.034, P=0.014)、阻塞程度(OR=1.143, P=0.01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3.493, P=0.014)、介入治疗次数(OR=1.562, P=0.014)及后续化疗(OR=3.146, P=0.014)均为介入治疗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

    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减轻阻塞性黄疸症状。

  • 16.
    同期两镜或同期三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410例
    陈安平, 罗聪, 严朝成, 曾乾桃, 周华波, 索运生, 刘安, 王征夏, 刘进衡, 张胜龙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511-5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5.026
    摘要 (12) HTML (0) PDF (606 KB) (0)
    目的

    探讨同期两镜(腹腔镜+胆管镜)或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下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 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一期缝合的2 410例患者中有2 226例(92.4%)腹腔镜手术获成功,中转开腹一期缝合术获成功16例(0.7%);术后胆汁漏101例(4.2%),术后残石26例(1.1%),术后有其他并发症41例(1.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0%(169/2 410)。

    结论

    从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同期两镜或同期三镜下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17.
    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骨转移一例多学科团队诊治报道
    王金, 尚培中, 张金江, 贾国洪, 赵增虎, 吕国士, 王振辉, 王铁山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537-53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5.034
  • 18.
    胃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易位致全身感染2例报道
    马成民, 汪刘华, 王伟, 汤东, 王道荣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540-54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5.035
  • 19.
    三维可视技术指导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19例体会
    方小三, 王小明, 韩婷, 胡明华, 王冠男, 韩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4): 358-3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4.012
    摘要 (25) HTML (0) PDF (662 KB) (0)
    目的

    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19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3~79岁,平均(54.3±14.2)岁。其中胰腺导管腺癌15例,胰腺黏液腺癌2例,乳头状癌2例。对患者进行定位二维CT成像,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二维CT图像,进行术前评估、三维可视化可切除性评估临床分型及其可切除性,并将其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胰头癌。经三维可视化重建后,19例患者中,可切除性评估为Ⅰ型者4例、Ⅱ型7例、Ⅲ型l例、Ⅳ型3例、Ⅴ型4例,8例评估后行胰腺肿瘤切除;血管解剖变异2例,清晰显示可疑的淋巴结11例,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指导胰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明确肿瘤大小、解剖学变异、肿大淋巴结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20.
    腹腔镜下经腹顺行推进法T管双导管捆绑支撑引流术45例
    陈安平, 罗聪, 严朝成, 曾乾桃, 周华波, 索运生, 刘安, 王征夏, 刘进衡, 张胜龙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3): 308-3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3.029
    摘要 (36) HTML (0) PDF (561 KB) (0)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管镜探查取石术中采用腹腔镜下经腹顺行推进法T管双导管(T形管+2根裁剪后的鼻胆管导管)捆绑支撑引流术(LCTBS)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的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的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行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术,必要时行冲击波碎石术。预先行逐级导管乳头扩张术、后行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86.7% (39/45),行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乳头扩张术、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4.4% (2/45),行乳头扩张术失败而改为内镜乳头切开术、T形管+双导管支撑引流术6.7% (3/45),双导管支撑引流放置失败而改为T管引流术2.2% (1/45)。无残余结石。胆漏1例(2.2%)。经T管瘘道拔除双导管支撑引流管无失败病例。术后无肠穿孔和胆管穿孔,无大出血,无重症胰腺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

    结论

    从本文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TBS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